被冷落的显微镜
如果说当年的“茶水发炎”用“假阳性”难以自圆其说的话,5年之后的“绿茶发炎”就更是匪夷所思。
与当年中新社记者用泡好的茶水作为样品不同,央视记者这次用的是瓶装的绿茶饮料。而且,央视记者送检的绿茶里不仅检出了白细胞,还检出了霉菌、杂菌和淋球菌。对此,所有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检验人员均明确表示“不可能”。因为常规尿检即使能查出有细菌,也不可能看出具体菌种,要经过三天的细菌培养才能检出。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技师张时民想不通的是,绿茶里既然查出了霉菌,就说明做了细菌培养显微镜检。可要能做细菌培养显微镜检,怎么又检出白细胞?
为了进一步剖析“绿茶发炎”现象,南方周末记者以明访形式,在江苏、上海、北京三地不同医院分别用绿茶饮料去做化验,结果发现,有两家除了葡萄糖一项超标外,其他均属正常。第三家则未能检出葡萄糖(据检验人员解释,可能是因为该绿茶为低糖饮料的缘故),但也没有检出红、白细胞。
成都医疗律师赵因认为,在“绿茶试验”中,医院无法摆脱一个悖论:如果仪器没有误差,那么就是医务人员作假;如果仪器有差错,那么临床检验不可信,临床诊断也不可信。
曾做过医生的赵因认为,即使从善意的角度理解,“绿茶发炎”事件,也反映出医生诊断时过度依赖仪器的弊病。尿常规检查在临床上被归为“辅助检查”,它仅仅是医生看病的依据之一。对比辅助检查,医生看病的基本功更为重要。
尿液干化学检测仪在国内使用已有二十多年。在此之前,尿常规检测主要是靠显微镜镜检,仪器的出现,提高了检验效率,一次检测由以前的10分钟以上缩短至现在一两分钟。
不过,高科技仪器的使用未必能帮病人节省时间。南方周末记者日前在北京某医院做尿常规检查,被告知要在2天之后才能拿到报告单。
随着先进仪器的出现,作为“基本功”的显微镜镜检渐被冷落。尽管《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中明确提到:尿液化学试带检测仅是一种过筛手段,坚决反对有的单位使用分析化学仪器后不再做尿沉渣镜检的错误倾向。但事实上,并非每一家医院都能做到必要的显微镜镜检。张时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一些检测人员的基本功确实不够扎实,有的检验科博士甚至也不会用显微镜。
显微镜镜检弱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收费问题。张时民介绍说,在北京,做一次显微镜镜检收费原本是2元钱,而从收费角度,显微镜镜检已经被忽略不计。
[本文共有 4 页,当前是第 3 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