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02源自:本站作者:admin阅读(411)
白沙
千年古镇
西南第一酒镇
清末民初,西南地区有两大酒镇,一个叫茅台,另一个叫白沙。
因酒而闻名的千年古镇
茅台镇就不多说了,茅台酒在清朝中晚期就比较有名。但位于现在重庆江津的白沙镇,其实也是当时的一个因酒而出名的镇。同样从清朝中晚期开始,白沙烧酒遍布全川,很多地方纷纷打出“白沙烧酒”的招牌。同为烧酒,白沙烧酒的价格就要比其他烧酒贵。
从产量来看,出产于白沙镇的白沙烧酒,年产超过1000万斤,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茅台镇,以至于茅台酒的大本营遵义一带,每年都要从白沙进销230万斤以上的白沙烧酒。
白沙和茅台,成为从清朝中晚期直到整个民国时期,全西南仅有的两个以酒而闻名的镇。从生产规模、覆盖率等指标看,当时的白沙镇,甚至远超了茅台。
白沙 · 起源
江津白沙于北宋建镇。建镇时间,应在公元987年。元丰三年的《元丰九域志》卷八记载,雍熙四年(987年),南平县并入江津县。此时,江津有七乡十四镇,白沙属十四镇之一。白沙建镇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历史古镇。
据白沙镇志记载,早在乾隆年间,白沙镇上就出现了一条“槽坊街”——整整一华里长的槽坊街,街上基本都是酒坊(槽坊),这是目前全西南有据可查的最早的白酒产业园。
“
白沙烧酒,应始于明末清初。《白沙镇志》记载:
清朝初年,白沙酿酒业兴起,到其盛时有槽坊300余家。白沙烧酒驰名全国,槽坊多建在镇西驴溪河畔,长约一华里,甚为壮观。
驴溪河,紧邻白沙镇,许多酿酒者为了取水方便,直接在驴溪河畔建起了槽坊,长此以久,便在镇西形成了一条长约里许的“槽坊街”。
清乾隆时期,槽坊(酿酒)业十分发达,老街上商铺林立,酒幌飘展,槽坊相连,四季酒香缭绕,划拳猜拳声不断,白沙“槽坊街”由此而得名。
同期,此地出现了全西南最大规模的酿酒产业园,在那个一切都慢的时代,没有上百年的积累(资金积累、技术积累、市场积累、人才积累),是不可能形成这么大的酿酒产销集群的。
白沙镇还建有供奉酒神的杜康庙,目前,尚没有发现在其他镇一级行政单位,还有第二座由酒业行会修建的供奉酒神的杜康庙。连当年的重庆市酒业公会,也没有修建自己的杜康庙。所以,如果没有相当规模的酒业行会,不太可能修建这个需要常设工作人员、经常举办行会活动的庙宇。
光绪三年(1877年),白沙镇设立官运盐务分局,管理川黔两省部分地区的盐务运销,并设立盐务巡防哨官,驻清军40人。
曾是四川四大名镇之一
茅台酒业之所以兴盛,主流说法是因为当地的盐运发达,盐商比较多。有钱的盐商对酒的品质要求比较高,所以催生了茅台酒。而茅台的盐,却主要从白沙运销而来。运销茅台的川盐,从合江起运,水运到贵州的赤水、习水、茅台一线,称为“仁岸”(仁怀的仁)。这条线,清末民初由白沙人张玉琰承运。张还在合江、茅台,分别设立了盐业分号。
“仁岸”还培育了很多江津籍的大盐商。比如著名盐商古玉辉,就是在清末依靠这条线发财的江津人。而著名的郎酒,就是古玉辉发迹后,借用茅台酒的技术,在二郎滩投资兴建的。从这个角度看,白沙和茅台,也是真有渊源啊。
白沙一带的商业格局宏大,涉及的行业非常多,加之位于长江边上重要津渡——1928年出版的《古今地名大辞典》,对白沙的介绍就是:“白沙场在四川江津县西南八十余里,大江津渡处也。”所以,“每逢赶场,四方八面有几万人来此贸易”(刘子华:《白沙历史沿革简述》,《江津文史资料》第三辑)。
通过从康雍乾到道光这两百来年的发展,白沙镇终于列名四川四大名镇之一——江油中坝、江津白沙、射洪太和(一说渠县三汇)、金堂赵家渡。
这个时期的白沙镇,其繁华程度,甚至超过江津县城。1936年出版的《四川经济调查》第6卷《江津调查》一文中,这样写道:
江津酒著名产区白沙镇,滨长江南岸,水运一日可达重庆,数十年前,商务之繁盛,远过于江津县城数倍。
独具魅力的白沙烧酒
1904年,重庆成立重庆总商会。5年后,“白沙镇商务分会”成立。这是重庆第一个镇级商会联合会。民国十一年(1922年),白沙成立“白沙酒业帮会”,到1929年,白沙镇商会已有酒业、米粮、花纱、药业等帮会陆续成立,1930年,直属商会增加到30个。1936年,白沙镇商会改组,改各个帮会为同业公会,一共有31个同业公会。由此可见白沙工商业发展程度。
抗战时期,上百个机关、学校等单位被安置进白沙。白沙成为重庆三大文化区之一(沙磁文化区、北碚文化区、白沙文化区),同时也是当时四川文化四坝——江津白沙坝、北碚夏坝、重庆沙坪坝、成都华西坝——之一。
白沙酒业,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和整个白沙镇的工商业同步,甚至略有领先地发展起来的。
清末诗人赵熙,有一次沿长江而下前往重庆时,路经白沙,在距白沙十里外,赵熙就闻到了白沙的酒香,咏诗一首:
十里灯笼五百家,
远方人艳酒堆花。
略阳路远茅台俭,
酒国春城让白沙。
赵熙诗中的“略阳路远茅台俭”一句,是说陕西略阳这地方,虽然出好酒,但是太远了。而著名的茅台呢,酒虽然好,但是地方太穷。“酒国春城”,泛指酒乡,古人经常以“春”指代酒。这里的意思是,白沙才是真正的酒乡呀。
1944年,爱国将领冯玉祥到白沙募捐宣传抗日时,喝了江津白沙烧酒后,感慨地吟诗赞道:“好水不过驴子溪,好酒不过老白干。”
不但诗词里面时有白沙烧酒的影子,连当时的川江民歌也唱到白沙烧酒。重庆的世界级非遗“川江号子”里面,有一首从清朝就开始在川江上流行的号子:“川江两岸有名堂”。
这首著名的船工号子,介绍了很多川江两岸的名胜特产,其中还专门提到了“白沙烧酒”:
人老头昏船打晃,
“石鼻子”转弯要贴墙。
合江开的纤藤厂,
小小铺子接滩王。
王场修成一条杠,
满坝青果皆成行。
柏石盘修在盘盘上,
赛瓶滩草鞋穿起拜得堂。
九层岩老二把人抢,
“三抛河”、“牛皮撵”要慢慢商量。
朱沱升起箩筐样,
官溪出硝和硫磺。
油溪甘蔗根根甜,
白沙烧酒喷喷香。
……
可见白沙烧酒当时在民间的影响力。
除了在诗词、民歌中频繁亮相。白沙烧酒作为当时四川白酒的第一品牌,各地争相购买。在很多地方,白沙烧酒的价格比其他烧酒都要高出不少。
烧酒,作为清朝和民国期间的西南民间主要酒种,在川渝两地销量非常大。在清末,烧酒在川渝两地的销量就突破了两亿斤,所有的县市,都有自产酒、外来酒,其中,白沙烧酒是绝对的王者。
宣统元年(1909年)出版的《成都通览》,收录了当时四川很多地方的白酒销售种类、价格,在这本书里面,白沙烧酒和茅台酒,是仅有的两款以产地所在镇级单位命名的白酒。
白沙酒的这段几乎被人遗忘的光荣历史,在2019年,终于被《被遗忘的光荣——大历史视野下的重庆酒史》一书呈现出来。本书由重庆著名文史专家司马青衫所著,耗费了几年的时间研究发掘。
到2020年,这段光荣的历史又被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东水门老街的重庆高粱酒文化体验馆所展示。
这座体验馆,是第一座重庆酒文化博物馆,在其重庆酒历史陈列馆和高粱酒酿造技艺馆中,把关于重庆酒的3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其中包括曾经的西南第一酒镇白沙镇的千年历史文化和酿造技艺等,首次对外完整展现,为重庆的历史文化填补了一项空白。
欢迎分享转载→ http://qq023.com/hotdot/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