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情绪低落兴趣少 间断话多易激惹——双相情感障碍案例


案例:

曹某,男性,29岁,两个月前因工作中的小差错被领导批评,当天晚上睡不着,后渐感茶饭不香,人生无望,全身疲乏,精力明显减退,对以前的爱好如看球、旅游、打牌等都失去兴趣。觉得自己成了废人,“脑子像涂了浆糊一样”,不愿去上班,认为自己能力差会拖累公司,悲观厌世,多次出现想要自杀、自伤等言语。曹某食欲下降,消瘦,体重减轻,伴入睡困难、早醒,严重时甚至整晚不能入睡。在某医院给予抗抑郁治疗后,曹某情绪逐渐好转,但半月前曹某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精力充沛,每天忙碌不停,一会儿到处翻书,一会儿说要自学MBA,精神亢奋,自我感觉很好,一直不停地说话且易发脾气;觉得脑子开窍了,思维敏捷,对未来有很多计划,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嘴巴跟不上脑子里的想法;经常乱花钱,买很多无用的东西,喜欢请客买单,一个星期花掉两万块钱;夜间不睡觉。

复诊时曹某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案例分析:

1.双相情感障碍到底是什么病?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为“躁郁症”,是心境障碍中的一种。因为它既包含躁狂/轻躁狂发作的周期,又包含抑郁发作的周期。因此,如果患者在整个病程中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发作,这样交替发作的心境障碍,就是“双相情感障碍”。当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思维迟钝”时,应诊断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当他们具有正好和抑郁相反的状态的时候,即表现出“情感高涨,活动增多,思维敏捷”时,我们诊断为“双相障碍——躁狂发作”。


2.双相情感障碍有哪些临床表现?

典型躁狂发作:表现为患者情绪过分高涨,心情特别愉悦,没有烦恼或容易发脾气;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爆棚,高估自己,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言语活动增多、语速快,高谈阔论,声音洪亮;精力充沛、睡眠少却不乏性欲亢进、食欲增加;爱管闲事,计划多但虎头蛇尾,行为挥霍或鲁莽,热情大方;思维跳跃不连贯。

典型抑郁发作:表现为患者心情差,高兴不起来,无法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兴趣减退或缺失,既往感兴趣的事也变得索然无味,自我评价低,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能力差,任何事情都做不好,经常自责甚至自罪,感觉对不起家人,是家庭的包袱,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差,食欲下降,总觉得乏力,提不起精神,自感脑子反应迟钝,“像生锈了一样”,有自杀观念或行为。


3.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是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且以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

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遗传度高达85%双相情感障碍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谷氨酸、y-氨基丁酸等)功能异常有关,但尚待进一步探究。

心理社会应激因素方面,应激性生活事件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如失恋、考试失败、失业、家庭成员生病、丧偶等对情感障碍的发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双相情感障碍是遗传病吗?

尽管遗传因素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影响较环境因素更为突出,但双相情感障碍不是遗传病。目前仅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双相情感障碍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5.提高双相情感障碍的疾病识别率,需要家庭成员的参与吗?

是的。超过1/3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至少经十年或以上才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造成该病误诊率高、识别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轻躁狂和不典型躁狂、不典型抑郁难以识别,这就需要家庭成员的细心观察和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因此要提高识别率,不仅需要医生的临床诊疗能力,同时还需要家庭成员细心观察患者的症状,共同参与疾病识别。


6.家庭成员需要做什么呢?

首先要多关注患者情绪的波动、语量的多少、语速的快慢、行为的变化、内心的体验,且家属要尽可能地向医生详细描述患者的情况。其次,家庭成员可以简单绘制患者每周的情绪图表,或者了解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测查量表(如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并借助这些工具来筛查疾病,这些将有助于对患者疾病的早期识别。


作者简介:胡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督导师(D-06-021)。现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和儿童心理卫生专委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专委会心理剧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精神病学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创伤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等。

治疗专长:焦虑、抑郁、强迫、失眠的药物和心理综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应激相关障碍与心身障碍等精神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妇女、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个别、家庭及团体的心理辅导。





TAG: 案例,双相情感障碍案例,双相情感障碍

在线客服

赛格尔整形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手术预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马鼻子隆鼻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手术预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