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治愈的“莆田系”医院顽疾
有人说,用部分民营医院的丑闻来否定整个“莆田系”医院,并不公平。话虽有理,却有意无意忽略了一个事实:从1999年媒体对莆田游医的揭露算起,公众和“莆田系”医院之间的战争已经进行了18年。18年过去了,人们对“莆田系”医院的安全性质疑并未减弱,相反,“莆田系”被牢牢贴上了“虚假广告”“过度治疗”等标签。现在,“莆田系”医院的这些集体性缺陷不仅有新形式,甚至 还向公立医院扩散。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中国医院“莆田化”。
“莆田化”表现之一:广告是民营医院的生存之道,不做广告难有活路
“莆田系”医院的崛起,与广告密不可分。从电线杆小广告,到报纸电台广告,再到互联网广告,“莆田系”医院从不吝惜在广告上下血本。
2014 年,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称:“百度2013年广告总量260亿元,莆田民营医院就做了120亿元。”虽然百度极力否认有这么高,但莆田系医院是百度的大金主,是不争的事实。昂贵的百度竞价排名曾让双方反目,“百度导流量和转化率最高”的现实,又让双方不得重新合作。
网络已经成为医疗广告的主要曝光渠道
“莆田系”靠“砸广告”发家,其他民营医疗机构自然也会效仿。《新京报》记者曾对新三板上市的34家民营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报进行分析,2015年,34家企业的营收收入为31.7亿元,广告费为2.738亿元,广告费用约占营收收入9%。此外,有业内人士透露,民营医院的广告费一般占医院总支出的20%。
这 一比例远高于美国医院。2009年,美国健康服务策略和市场开发协会(Society for Healthcare Strategy and Market Development )的调查发现,美国医院平均广告费用虽然超过100万美元,但不到医院总预算的1%。
在大多数欧美国家,民营医院以品质取胜,比公立医院的口碑好
TAG: 医院莆田化,莆田系,民营医院,莆田系医院,民营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