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的竹木码头
昨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渝中区竹木街,这里的房屋一面紧靠成渝铁路,一面朝向长江,房屋都已破败不堪。沿着竹木街一直走到江边,可以看见紧挨岩壁有不少民房,但许多已改造成为砖瓦结构的平房,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吊脚楼只有四五个。83岁的老居民刘树清告诉记者,竹木街兴建于上世纪50年代,因买卖木料和竹子而得名,许多竹木生意的工厂临江而建,“由于竹木街紧靠黄沙溪码头,20世纪80年代前,许多船只往来于此,载着市民买卖木料、竹子,但现在许多工厂都已搬迁,只剩一些居民还住在这儿”。
重庆市文物局副总工程师吴涛告诉记者,以前,吊脚楼在沿江一带十分常见,如洪崖洞、十八梯、望龙门、燕喜洞、山城巷、临江门、川道拐等,现在,主城区的原生态吊脚楼已经几乎消失,除了北碚区可能还留有个别的吊脚楼外,主城就只剩下竹木街一处。
[本文共有 4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