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一二五开局之年,在房地产领域践行包容性增长,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更是突出的任务;让人民“居有其所”乃是中国政府瞩目之大事。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也令人忧心,中国“房奴”在增加,房奴的负担也在增加,拯救房奴已必须更加引起重视,而且已经刻不容缓。
“房奴”,一个簇新的词汇,2006年开始在媒体上流行。不管这种现象是对还是错,其客观存在的现实不容回避。“我们是住房的奴隶,也是消费的奴隶。我们的身上背着房子,在享受着高薪、白领、有房一族等诸多心理安慰的同时,也承受着‘一天不工作,就会被世界抛弃’的精神重压,生活质量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房奴’真苦!‘房奴’真穷!‘房奴’真危险!”这是某房奴面对记者镜头发出的呼叫。
早上起床一睁眼就要想着还欠银行100块钱。这样的日子自然少了许多自由。尽管非常苦,但是相信苦不是问题。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尽管时代发展、社会变迁,中国人本性并没有改变。
我们知道追根溯源,中国房奴的由来应该源于美国老太太的故事。可为什么同样是按揭贷款,同样是房奴,为什么中国房奴幸福指数就那么低呢?那就是效仿西方却只是东施效颦,只学得了一些皮毛而已,其本质并没有被中国人参透。
按照美国老太太的消费方式,我们贷款买房本应该是幸福的,因为你提前实现了你住房的愿望或梦想,可事实上远非如此。如果从目前贷款买房的种种案例中来看,他们尽管可以多住N年新房子,同时,他们必须接受一种心理上的交换条件,那就是要承受N年没有贷款买房的人所没有的生活压力,一种害怕生活从高处跌落到低处的恐惧,这种恐惧和心理压力让他们不见得比“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的买房者幸福到哪去。也就是说,如果还怀揣着中国人固有的传统思想和观念,却在行动上选择了最时尚最潮流的西方超前消费主义,那么这种不平衡必然会换来不幸福。而美国老太太之所以会幸福就是因为他们的开朗、开明渗透到了骨子里。
所以说,房奴并不可怕,拥有房子的梦想也没什么。因为为了你的梦想而努力的过程是幸福的,可怕的是当你实现了梦想后却又转入精神上的追求。这种精神追求会折磨你一生,因为你从始至终就追求的是房子,而房子就是物质的,千万别说房子是心灵的港湾,但是在现实生活里,多数房奴追求的是房子价值利益上的驱动性,而我们要付出的则是金钱和精神双重压力。《98%的房贷人有精神病症心理诊所被“房奴”挤爆》这样的标题乍看起来惊世骇俗,细细咀嚼不仅怅然若失:谁解其中味,一把辛酸泪。不吃梨不知梨的味道,但是,即便不买房也能理解房奴的酸楚。
但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更可怕,房价越高,购房者追捧越欢,明知当了房奴犹如进了火坑,可偏偏有那么多人主动往下跳。更可怕的是有些人连跳的资格都没有,因为跳火坑也是讲究竞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