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民营精神专科医院的生存空间与发展出路
要分析新时期民营精神专科医院的生存空间与发展出路,首先必须确定几个关键词,一个是新时期,一个是民营,一个是精神专科医院,探讨的核心是生存与发展,也就是怎么活着以及怎么活下去、活得好,具体讲就是生存空间与发展出路。
而探讨这个问题应该从当下面临的生态环境入手,包括法律、政策和市场。
从法律方面来讲
《精神卫生法》无疑是民营精神专科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应该说已经为民营精神专科医院营造了一个好的法治环境,值得反复研习。
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确立了民营医院的基本法律地位与基本规制。
该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类型的医疗业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合作。
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科研教学、等级评审、特定医疗技术准入、医疗卫生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权利。
社会力量可以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定享受与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税收、财政补助、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政策,并依法接受监督管理。
国家鼓励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以政府资金、捐赠资产举办或者参与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设立为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与其他组织投资设立非独立法人资格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
关于精神卫生,《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二十八条指出,国家发展精神卫生事业,建设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维护和增进公民心理健康,预防、治疗精神障碍。
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设立为公众提供公益服务的心理援助热线,加强未成年人、残疾人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这实际上为精神卫生事业指明了方向。
而《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为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进行了规制,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并努力依此做好医疗纠纷的预防并做好纠纷的及时有效处置。
从政策方面来讲
“十四五”规划和“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奠定了“新时期”民营精神专科医院生存与发展的主基调。
在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一节中,“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指出:支持社会办医。尽管文字不多,但其中的内涵很丰富。
按照“十四五”规划,国家发改委、卫健委、中医药局、疾控局联合制定的《“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就是“内涵丰富”的体现。
实施方案认为,“十四五”时期,从需求侧看,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突发急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影响和危害大,慢性病负担日益沉重且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职业健康、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加速,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品质要求持续快速增长。
从供给侧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公共卫生体系亟待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不强,医防协同不充分,平急结合不紧密;二是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区域配置不均衡,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基层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妇女儿童健康服务、康复护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职业病防治等短板明显;四是中医药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特色优势发挥还不充分,中西医互补协作格局尚未形成。
基于此,实施方案提出要建设四大工程,即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程、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而“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就与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康复医疗“城医联动”项目建设一起被纳入“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程”之中。具体内容是:支持每省建好 1 所省级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病区,重点改善老年和儿童精神疾病、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精神疾病康复等相关设施条件,优化患者诊疗就医流程。各地要加快完善省、市、县各级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体系,争取实现省会城市、常住人口较多的地级市和县都有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专科,常住人口超过30万的县至少有1所设置有病房的县级公立医院精神科,常住人口30万以下的县至少有1所设置精神心理门诊的县级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都具备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
对于建设责任,实施方案提出: 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改善妇女儿童健康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出生缺陷防治、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增加康复、护理资源。地方政府要聚焦重点人群健康需求,加快完善妇幼健康、职业健康、老年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补齐健康教育、康复医疗、老年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等领域短板,加快完善支持政策包并加快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
关于资金来源,实施方案明确,建设所需资金,由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渠道筹措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各地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各地要进一步健全政策措施,积极调整自身财政支出和投资结构,确保建设资金足额到位。
对于地方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属于补助性质,各地对相关项目建设负主体责任,负责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减免相关建设配套费用,筹集项目建设资金等,合理申报投资计划,组织项目实施。要切实履行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投入和保障主体责任,多渠道落实建设资金,全额承担建设投入,实行“交 钥匙”工程,坚决杜绝负债建设,减轻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运营压力。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印发。意见提出,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在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中,实施方案提出,依托现有资源,加快推进传染病、创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建设。支持部分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
在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建设临床专科,重点发展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儿科、麻醉、影像、病理、检验等临床专科,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
显然,这个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于民营精神专科医院的发展也提出了几个值得借鉴的地方,一、民营医院也需要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二、多院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当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而不是鼓励公立医院大扩张,但实际上也许会成为大型公立医院大扩张的“借口”,而这必然会对民营医院造成挤压,因此民营医院必须尽快“强”起来;三、公立医院专科建设包括很多方面,但恰恰没有精神专科,也许这也是民营精神专科医院发展的机遇。
当然,对于民营医院一定要做好“民营医院管理年”所要求的各项工作。必须弄清楚管理年活动的目的(规范民营医院执业行为,提升民营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保障民营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活动范围(各级各类民营医院,重点是二级以上民营医院)、活动主题(规范促发展、质量提内涵)和活动时间(3年,自2020年8月起)。
对于不久前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普数据,我们也必须给予足够关注,因为医疗服务是围绕“人”的服务。对于七普,重点关注三个数据:
一、人口流向:从人口迁徙流动情况看,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普查结果表明,人户分离相当普遍,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从流向上看,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
二、人口结构: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双双上升。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和5.4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家庭结构: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这应该可以为我们的业务拓展指明方向。
除了十四五规划、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民营医院管理年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外,在政策方面我们不得不关注的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医保支付是基本医保管理和深化医改的重要环节,是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
2018年12月,国家医保局启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试点城市申报,2019年5月确定在30个统筹地区按照“顶层设计、模拟测试、实际付费”三步走思路开展DRG试点,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成果。具体要求2020年模拟运行,2021年启动实际付费。
2020年10月19日,国家医保局印发了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试点工作方案,要求10月20日之前完成试点城市申报。11月4日,国家医保局确定在71个统筹地区开展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
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55号),要求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提出针对不同医疗服务特点,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分类改革。对住院医疗服务,主要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长期、慢性病住院医疗服务可按床日付费;对基层医疗服务,可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将按人头付费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对不宜打包付费的复杂病例和门诊费用,可按项目付费。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
这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大政策,明白无误告诉我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大势所趋,DRG、DIP今年即将进入实际付费,但这种支付方式改革并不直接影响民营精神专科医院,但在医保总额中肯定会划出一大部分,而对于精神专科医院一定会按照“长期、慢性病住院医疗服务实施按床日付费”,对于院外精神障碍患者应该实施“按人头付费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的支付方式。不管医保支付方式怎么改,作为民营医院必须规范自己的医疗服务行为,严禁弄虚作假,否则极有可能在打击骗保的高压政策下被医保重拳一击致命。
尽管目前社会办医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但大方向不会改变。
最新的社会办医政策见于2019年6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委联合印发的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9〕42号)。这个文件内容非常丰富,《意见》从加大政府支持社会办医力度、推进“放管服”,简化准入审批服务、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分工合作、优化运营管理服务、完善医疗保险支持政策、完善综合监管体系六部分提出了22条意见。在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一节指出,各地在新增或调整医疗卫生资源时,要首先考虑由社会力量举办或运营有关医疗机构。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专科领域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当地政府可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提供场地或租金补贴和其他支持政策。规范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眼科医院、妇儿医院等医疗机构和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加强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同质化水平。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文件出台的背景。2018年11月1日,国家最高领导人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座谈会上,他着重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
两个毫不动摇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三个没有变是,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写入了宪法、党章,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
2019年6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其中
第五个专项行动就是.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其中要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治疗、危机干预等方式,引导公众科学缓解压力,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
从市场情况看
目前精神专科医院前景一片光明。主要表现是:竞争中的蓝海;市场需求旺盛;供给严重不足;处处都是白纸,正好大显身手。而国家要求在综合医院搞精神科,实际上综合医院忙不过来、看不上、上手难。而在综合医院精神科医生不吃香,待遇差、地位低,这种种情况也给了民营精神专科医院比较好的发展机遇。
基于以上分析
结论是:新时期民营精神专科医院的生存空间很大,发展出路非常广阔。
为什么说生存空间很大?
2019年,国家卫健委通过网络数据直报、现场调研等多种形式对全国1837家县级综合医院(覆盖率达97.8%)2018年度的服务能力进行第三方评估,全国县级医院中设置精神科的比例为42.5%。三区三洲深贫县县医院精神科的达标率在10%以下。因此在县域内设立精神专科医院区域空间很大,服务领域仍可拓展、服务人群仍可以继续深入。
为什么说发展出路非常广阔?
尽管如此,仍需避坑。
确定一个目标:听党话、跟党走,做一家政府放心、员工欢心、社会放心;患者、家属满意的民营医院。
制定一个规划:集团的十四五规划。
确立一个路径:听党话、跟党走;学习;智库。
夯实发展基础:扬长补短,人才,打造核心竞争力(独门绝技;管理模式)
坚持问题导向:集思广益,存在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避免四个深坑:扩得太开(多元化);跑得太快(蹄疾而步稳);搞的太平(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劲不足(车头马力不够,缺乏动力机制)
如何坚持问题导向?
专业人才紧缺(引进人、培养人、使用人、激励人;与高校合作、抗大、黄埔军校、自媒体);管理队伍(培养、使用);技术队伍稳定性差(人才稳留规划、激励机制建立);人才梯队建设任重道远(充分发挥现有骨干人才的作用,形成团队而不是单干)
要把集团医院规范化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医院等级评审或民营医院的信用评价和能力评审,即“双评”)。做诊疗服务规范,各类员工教育读本,岗位说明书,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
来源:老徐评医
TAG: 民营医院,精神病医院,心理健康,精神专科医院,精神卫生